小朋友百厭,令不少家長為之「谷氣」,但原來「谷氣」太耐容易疾病纏身。曾有媽媽教孩子做功課時,因為情緒過於激動突然「爆肺」,需即時送院插胸管治療;另亦有家長長期生悶氣,後來確診肺腺癌。常生氣還會引致哪些健康問題?怎樣才能做到心平氣和?
台灣博仁醫院副院長康志森在當地健康節目中曾指出,情緒對健康有著很大影響。他分享道出,一名45歲媽媽在教育孩子時「恨鐵不成鋼」,經常情緒過度激動,甚至不停跺腳、大吼,有一次她教孩子做功課時因太生氣,導致突然出現氣胸(即爆肺),需緊急送院,醫生隨即為她插胸管,排出氣體以紓緩不適。
醫生:情緒影響不同器官
另一案例是一名經常感到「胸口悶」的女病人,去心臟科求診後多項檢查都顯示結果正常。原來她因一人獨力撫養孩子,與丈夫感情欠佳,因此經常生悶氣,且從不向他人訴說心事,醫生後來發現其肺部有問題,更確診為肺腺癌。
台灣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醫生柳朋在節目中指出,情緒會對身體造成影響,甚至影響不同器官,例如抑鬱症患者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。動輒生氣者、較易衝動或情緒控制能力較差的人,容易在八大方面現健康問題:
【傷過七傷拳 一氣可傷八面】
1. 大腦:生氣易致腦細胞衰弱,腦中風風險增加3.6倍。
2. 肺部:頻繁生氣會令肺泡經常處於持續擴張狀態,傷害肺部。
3. 心臟:生氣時心跳會加速,易誘發心絞痛、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。
4. 腸臟:交感神經旺盛時,會影響腸胃蠕動、胃酸分泌,引致情緒性胃腸疾病,例如胃潰瘍、胃酸倒流等。
5. 免疫系統:生氣會使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升高,令身體免疫力下降。
6. 甲狀腺:內分泌系統失調,導致甲狀腺亢進。
7. 肝臟:體內C反應蛋白(CRP)濃度提升,容易導致肝炎及肝損傷。
8. 皮膚:人體皮質醇上升,導致自我修復能力下降。
【和氣生財 不嬲有秘訣】
1. 分辨出自己可掌控的事
分辨哪些事自己無法控制、哪些是可行的,從而想出應對方法。
2. 從正面角度看待
不要對自己要求完美、凡事都挑剔,對孩子盡量要有正面角度和用詞,避免訓誡他們「不要這樣、不要那樣」。
3. 暫時跳離當下情境
生氣時可暫時離開、深呼吸,讓自己冷靜下來。
4. 休息放鬆一下
累到不行時,可請身邊人或家人協助一下,讓自己好好睡一覺,或享受平時喜愛的美食,有助釋放壓力。
5. 規律地運動、獨處沉思
運動能協助心境轉換,適時外出走走可令自己更精神;而讓自己在浴室獨處一下,安靜的空間也能讓焦躁的心冷靜下來。
6. 與朋友、家人聚聚
當情緒爆煲時,找親友聚會、傾訴心事也可心情放鬆,以免把孩子的行為看得太重。
醫家
醫療
生活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