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復常,新冠疫情的陰霾逐漸遠去,但過去幾年社會與生活模式的轉變和影響,並非一朝一夕可改過來。即使本港已取消口罩令,仍有不少人基於健康而繼續戴口罩。早前,甚至傳出有學校要求學生繼續戴口罩,亦有幼稚園學童因全班只有自己不戴口罩而受質疑,事件引起熱議,亦開始討論疫後的心理影響。
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今年3月解除口罩令時表示,幼童疫情持續戴口罩,無接觸過上呼吸道病毒,容易令免疫力下降,同時他不建議在校內戴口罩,以免觀察不到口型,阻礙語言能力發展。有專家認為,家長毋須過份憂慮防感染措施,應安心讓孩子適應正常校園生活。
戴口罩問題只屬冰山一角,英國創傷委員會(UK Trauma Council)曾表示,新冠肺炎疫情,可被視為新型態的大規模創傷。另外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精神病學與臨床心理學家陸林亦曾指出,疫情對人們心理層面的影響將至少持續20年,尤其兒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會明顯增加,因疫情期間他們不能上學、缺乏體育和戶外活動,因而缺少同伴交流,回到學校不適應致出現問題。
【學童疫後心理健康錦囊】
1. 教導孩子正確認識病毒、細菌,加強衞生意識
2. 建立良好衞生習慣,不必過分防疫
3. 孩子身體不適時,家長多加陪伴以緩解焦慮
4. 一家人齊做運動外出走走,鼓勵社交和建立愛好
5. 家長注意情緒,保持樂觀向上心態
【連環不幸事件 照顧情緒需要】
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早前發生斬人案導致兩死悲劇,其後本地接連出現持刀傷人事件,令社會籠罩不安。香港紅十字會指出,當發生不幸事故時,人們感到不安是正常反應,但要照顧好自己及身邊人的情緒需要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避免在電視或社交媒體重複觀看或轉發事故的片段
小朋友看到片段,家長可先安撫他們情緒,淺白地解釋發生的事。
因事件勾起類近經歷回憶,如受嚴重情緒困擾,請尋求專業人士協助。
不是人人都會因事件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(PTSD),應盡量避免使用相關字眼。
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使用暴力只屬個別罕見事件,應摒除成見,繼續給予關懷。
醫家
醫療
生活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