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——「秋分」。秋分是秋季的中間點,其後氣温漸降。秋天乾燥,加上季節變化,更容易感到口乾、喉嚨痕,忍不住要「咳兩聲」。在中醫角度,這是「秋燥傷肺」的症狀。尤其是氣管比較敏感,或肺部正氣較弱的人,轉天氣時特別容易出現乾咳。
綜合中醫師廖穎琪和台灣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的分享,要對抗秋燥,最好是適當地潤肺止咳。
【貼士】
秋季防咳四招
1. 多喝暖水,滋潤呼吸道
2. 進食較潤的生果(如梨)和飲用滋潤的湯水(如椰貝杏仁湯)
3. 避免吃辛辣和煎炸食物
4. 轉季日夜温差變化大,外出應備外套,避免著涼
多吃温補白色食物
秋季保養着重「補氣」,五臟中的「肺」對應五色中的「白色」,因此,賴院長建議多吃温補的白色食物,加強肺部對於秋燥的防禦力。
【話你知】
五大「補氣」白色食物
白木耳
適合用來煮桂圓銀耳湯、冰糖雪梨銀耳羹等,能潤肺生津、緩解皮膚乾燥和痕癢
山藥
磨成泥生吃,或用來熬煮排骨湯、四神湯等,可滋陰養肺、調整代謝
蓮藕
生蓮藕可清熱生津,適合口乾舌燥的人;煮熟後則可健脾養胃、補氣養血,適合腸胃較虛弱、消化不良者
梨
能滋潤肺胃、清熱化痰。建議磨成果汁,配蜂蜜滋潤喉嚨,或者加入冰糖、川貝做成燉雪梨,能止咳化痰
百合
能治療乾燥造成的咳嗽。此外,百合還有安神功效,可紓緩失眠
適當運動舒展身心
廖穎琪醫師則提醒,秋季出現的咳嗽不一定是乾咳,也未必純粹因為天氣轉變所致。假如咳嗽時有痰,痰的顏色、質地和多寡,甚至是咳嗽的時間,都代表身體出現不同狀况,例如痰濕、痰熱、肝火等。如果身體不適,應該適時求醫治療。
除了喉嚨不適,秋天陽氣下降,原來還會影響肝氣舒展,令人容易感到憂愁。德善堂中醫建議,應透過適當運動舒展身心。同時,秋分之後不止逐漸轉涼,夜晚也會變長,建議順應晝夜變化,適當增加睡眠時間,最好比夏天時稍為早睡。
資料來源:中醫診所網頁、香港青年協會網頁、綜合傳媒報道
醫家
醫療
生活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