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生們即將放暑假,正是一家大細出遊的好時機,不論留港抑或海外旅遊,水上活動都是炎炎夏日的熱門選擇。不過,最近有內地5歲女童游泳和泡温泉後,被一種俗稱「食腦蟲」的單細胞小生物入侵腦部,昏迷不醒。這種「食腦蟲」雖然罕見,但感染後死亡率高達97%,而且較常攻擊幼童和青少年,家長們不要掉以輕心!
女童游水浸温泉1周後昏迷
該5歲女童的家長在「小紅書」發文,稱曾帶女兒游泳和浸温泉。約一星期後,女兒出現頭痛、低燒和嘔吐等症狀,雖已立即求醫,但入院治療第二天已惡化至身體抽搐,隨後更昏迷,須轉入深切治療部。該媽媽說,醫生用過最高級別的抗生素,仍無法挽救病情,女童已出現嚴重腦損傷。
內地傳媒《澎湃新聞》訪問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醫師。王醫師解釋,女童感染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俗稱「食腦蟲」,它進入鼻腔後,會沿着嗅覺神經鑽入腦部,破壞腦部組織,引發「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炎」。
所引發腦膜炎屬非常罕見
綜合台灣衞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和王醫師的解說,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炎非常罕見,加上初期症狀與普通腦膜炎相近,也是會令人發燒、劇烈頭痛、嘔吐和脖頸僵硬等,容易誤診。然而,福氏內格里阿米巴腦膜炎通常一周內迅速惡化,從出現症狀到死亡,最快僅5天。
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喜愛温暖的淡水環境,如淡水湖泊、河流、温泉和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等,都是「高危區」。至於海水因為含鹽量高,正規游泳池則有氯氣,兩者均會「勸退」食腦蟲。
玩水宜揀海灘正規游泳池
人類靠肉眼看不見食腦蟲,因此應選擇相對安全的地方嬉水,包括海灘和含氯量足夠的游泳池。同時,要避免在天氣炎熱、水温高或低水位時於戶外淡水環境嬉水,並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。
【提提你】
水上活動帶埋鼻夾
進行水上活動或浸温泉時,可用鼻夾或避免將頭部浸入水中。一旦在其後一至兩星期內,出現高燒、劇烈頭痛等症狀,甚至意識模糊,必須立即求醫,並主動告知曾到過哪個水域。
資料來源:綜合傳媒報道
醫家
醫療
生活
陳洛志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