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逢1月8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,內地及本港同時掀起「搶藥潮」,不少人紛紛搶購必理痛等止痛藥,令其一度出現四位數一盒的「天價」,連帶其他品牌的傷風感冒成藥、連腸胃藥亦開始供不應求,引起全城熱議。到底「撲熱息痛」等藥物是否人人適合?又應該如何應對缺藥潮?
特區政府:不必搶購個別品牌藥物
兩地同時掀起「搶藥潮」,港府表示含「撲熱息痛」的藥物供應穩定,呼籲市民不需囤積﹐也不必搶購個別品牌的藥物。政府稱藥物備存量十分充足,足夠維持五至六個月的使用量,並考慮把額外採購的藥物預留派發予有需要市民。
必理痛的主要成分為「撲熱息痛」,具止痛、退燒功效。據衛生署資料,本港現有逾750個已註冊的藥劑製品含有「撲熱息痛」成分,市民亦嘗試尋找功效及成分相當的藥物產品替代。
專家建議 買咳藥水收鼻水「看門口」
多位專家則表示,相關藥物只要註明含有撲熱息痛,便有紓緩痛症及退燒功效,舉例如必理痛有不同配方宣稱針對各種痛症,如經痛配方與特強配方等,只是撲熱息痛成分比例的分別。除了退燒藥,專家建議市民選購咳藥水及收鼻水藥去「看門口」。
但與此同時,需注意部分藥物若是治療傷風咳、感冒等其他病徵,都有機會含撲熱息痛,應留心成分以免重複服用;市面上各種止痛退燒藥功效不一,市民有疑問應先諮詢醫護或藥房、藥劑師,切忌購買坊間不明來源的藥物。
【慎選正版藥物小貼士】
1. 藥盒是否有完整包裝。
2. 成分有否註明有撲熱息痛/對乙酰氨基/Paracetamol。
3. 有否印有「HK」為首的註冊編號(Reg Number)。
醫家
醫療
生活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