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害怕睇牙醫,但平日經常受牙齒發黃、出血等各種口腔問題困擾,原來有可能是不懂得正確的刷牙方式!有台灣牙醫拆解刷牙的四大迷思,教大家使用牙膏的正確方式,齊來看看自己有沒有刷錯牙!
台灣牙醫劉馥萱早前在其Facebook專頁指出,雖然大家都知道要每天刷牙,但即使是成年人,也有可能搞錯牙膏的使用方法,以下是有關牙膏的四個迷思:
迷思1:牙膏用量越多越好?
牙膏用量越多並不會增加清潔效果,因所含清潔成分是根據推薦用量設計的,過多反而容易殘留於牙齒表面。
迷思2:刷牙要起很多泡泡?
泡泡多少不是衡量清潔效果的指標,亦不代表清潔能力,正確的刷牙方法比起多少泡更重要。
迷思3:牙膏一定要含氟?
氟是保護牙齒的重要成分,但不是必須選擇。氟對於預防蛀牙非常有效,但若擔心過量攝取或對氟過敏,也有非氟成分的選擇。
迷思4:牙膏味道越涼感覺越乾淨?
許多牙膏加入了薄荷或薄荷醇等涼感成分,雖能予人清新感受,但並不等同於牙齒的清潔程度,因為清潔效果主要取決於牙膏的有效成分和正確刷牙技巧。
劉馥萱指出,坊間有眾多牙膏產品,需選擇適合自己的牙膏,同時也不要忽略刷牙後要用牙線,以及定期做牙齒檢查,才能保持健康牙齒。
【飲品開封易惹菌 用兩方法可避免】
炎炎夏日,不少人會買樽裝飲品消暑,但有日本節目實測發現,飲品開封後擺放一天,含菌量已極速增加,最高一款飲品含菌量更增超過8,000倍,容易出現食物中毒風險。
日本節目《月曜夜未央》曾以水、綠茶、麥茶、鮮橙汁、咖啡牛奶及可樂6種樽裝飲品進行細菌含量測試,先打開各款飲品喝一口,再將飲品放置在室溫28度及濕度約70%的房間,24小時後進行金黃葡萄球菌的數量檢測,結果發現除了綠茶含兒茶素有抗菌作用,令細菌量減少外,其他5款飲品的金黃葡萄球菌數量隔夜後大幅增加,而糖分越高的飲品,含菌量也越高。
該測試中,5款含菌量大增的飲品,最多為咖啡牛奶,然後為鮮橙汁、可樂、大麥茶及樽裝水。
想避免細菌滋生和食物中毒風險,只需簡單兩招:
1. 將飲品倒在杯子才飲用。
2. 放入雪櫃保存,有效抑制細菌增長。
醫家
醫療
生活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