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早前把福島核電站產生的廢水稀釋後排放出海,令素來喜歡進食日本海產的香港人大為擔心,港府更隨即實施禁令,禁止十個都縣的日本水產入口;排放核廢水更引發內地、澳門、韓國等多個地區出現「盲搶鹽」事件,食鹽是否真的能防輻射?還有哪些食品不要吃?
本港食物安全中心亦強調,沒有科學證據顯示碘鹽有防輻射效果,進食過量的食鹽反而會有損健康,特別是本身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或腎病的人士。中心又指本港市面上供應的食物不會有大量輻射污染,中心會進一步加強向公眾發放檢測結果和日本食品的安全資訊,市民不必過於憂慮。
解答防輻射四大疑問
1. 食鹽或碘含量高食物可防輻射?
以往衞生當局的確會在核事故後派發碘片,以阻止甲狀腺攝取事故可能釋出的放射性碘,但服用過量亦會擾亂甲狀腺正常功能。不少人因此而採購碘鹽,然而,沒有科學證據顯示碘含量豐富的食物,及碘鹽有類似的輻射防護效果,而且碘鹽的碘含量相對低,每日要進食2.5至5公斤碘鹽,才相當於吸收一顆碘片所含的碘。
2. 魚生、海產不能吃?
食安中心已禁止受影響地區的水產進口,以及加強檢測。如擔憂水產已受影響,可避免進食吞拿魚等大型魚類、貝蚌類或底棲性魚類:因大魚吸收不同污染物、貝蚌會過濾水中有機物,底棲類則易接觸沉澱的污染物。
3. 除了海產,是否不要吃日本水果?
食安中心檢測的日本進口食品樣本,其輻射水平均沒有超出國際標準,相信影響健康的機會亦不大。如對進口水果等有疑慮,購買前可留意註明的來源地,或選擇日本進口量比例較低的水果,如芒果、香蕉、橙、菠蘿、火龍果等。
4. 坊間便攜式輻射檢測儀可測量輻射水平?
一般自購的便攜式輻射檢測儀器,未必能達至專業測量所需的要求,不能取代專業設備及相關人員所進行的輻射監測和評估,難以自行正確評估出食物的輻射水平,建議毋須購買。
資料來源:綜合食安中心及專家意見
【香港對日本進口食品最新管制措施】
都/縣
東京、福島、千葉、栃木、茨城、群馬、宮城、新潟、長野、埼玉
食品
所有活生、冷凍、冷藏、乾製或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、海鹽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
醫家
醫療
生活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