享受美食本是開心事,但不時會看到食物中毒的新聞,上周就有4名兒童在連鎖餐廳吃過晚餐後,出現腹痛、腹瀉、嘔吐及發燒等症狀。其實,食物中毒很多時因食物沒有煮熟或妥善儲存所致,端午過後天氣漸趨炎熱,存放室温的食物更易變壞。不想「食壞肚」,不妨參考食物安全中心的儲存食物貼士。
據食物安全中心的資料,夏季之所以是食物中毒的高危季節,是因為温暖的環境有利於細菌繁殖。攝氏4度至60度之間屬「危險温度範圍」,細菌在這條件下迅速滋生,令食物變壞。因此,不論煮熟的米飯麵食、即食食品如燒味,抑或未煮熟的食物如生蠔、刺身等,都不應長時間放在室温下。
何謂長時間?食物安全中心建議,煮好的食物最多在室温下保存四小時,過後須棄掉。如食物在室温下不超過兩小時,可放雪櫃待用,或在四小時內吃完。
聞吓或試吃去判斷不準確
不少人可能習慣「聞一聞」食物,或試吃一小口,觀察有沒有變壞,不過,這方法原來有風險!食物安全中心指出,即使細菌繁殖到有害水平,食物味道和氣味未必有異樣,因此,如不肯定易變壞的食物是否安全,應該直接丟掉,切忌靠嗅覺或試吃來判斷。
貝類食物也高危 不吃內臟避中毒
除了生吃刺身和生蠔等,貝類同樣高危,煮熟仍有食物中毒風險。上周,有兩人在家中食用海螺後出現四肢麻痺、視力模糊和暈眩等症狀,求醫後懷疑是「麻痺性貝類毒素中毒」。
衞生防護中心指出,烹煮不能消除耐熱的麻痺性貝類毒素,要減低風險應向持牌海鮮店購買貝類、烹煮前除去貝類內臟、進食前倒掉汁液,及每次進食份量不宜多。
假如進食後出現中毒症狀,應立即求醫,並保留餘下食物,方便調查及化驗。
參考資料:食物安全中心、衛生防護中心
【食物安全五大要點】
1. 分開處理生熟食物
2. 徹底煮熟食物
3. 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温度(即攝氏4度或以下,或攝氏60度或以上)
4. 選擇安全的原材料
4. 保持雙手及煮食用具清潔
醫家
醫療
生活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