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黎奧運剛剛完結,為了支持港隊運動員,不少市民都「捱更抵夜」看直播,翌晨照樣上班上學,難免打亂生理時鐘,感到疲倦、難以集中精神。偶然「熬夜」不是大問題,不過,假如長期睡眠不足,則會影響身心健康。那麼,幾點入睡才算理想?想睡得好又有什麼竅門?
疲累應休息 讓身體自我修復
台灣中醫師黃獻銘在Facebook專頁指出,睡眠的作用包括補充能量和調整生理時鐘。坊間有說法認為凌晨兩點前必須入睡,黃醫師指,最佳入睡時間沒固定答案,每當感到疲累時便應休息,讓身體自我修復。
精神科專科醫生鍾維壽接受傳媒訪問時解釋,偶然一次深夜觀看比賽不是大問題,但長期或慣性熬夜,或會導致慢性睡眠紊亂,比普通人遲兩、三個小時才能睡着。這症狀在年輕人之間很常見,除了觀看直播,亦因為他們喜歡煲劇打機、流連社交媒體,享受難得的「me time」。
持續晚睡不等於失眠,假如仍有足夠休息,睡眠質素未必太差。不過,晚睡的年輕人通常需要早起上班上學,導致長期睡眠不足,甚至靠飲用過量的咖啡和茶來提神,才會出問題。
【睡眠不足的6大影響】
1. 難以集中精神
2. 記憶力變差
3. 易怒、容易煩躁
4. 可能出現焦慮和抑鬱的情緒
5. 增加肥胖和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
6. 免疫力下降
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譚文蔚指出,成年人最理想每日睡7至9小時,假如能進入深層睡眠,並有良好睡眠質素,翌日便會更精神。失眠和睡眠質素不好的人,一般只有淺層和中度睡眠,醒來後仍會精神不振。
假如受到失眠困擾,切忌強迫自己入睡,亦不要依賴藥物,長期服藥會影響記憶力和集中力,也容易成癮。想改善睡眠質素,最好從生活習慣入手。
【改善睡眠質素5大貼士】
1. 睡前假如用手機應調低熒幕亮度
2. 睡前避免飲含咖啡因或酒精類飲品
3. 睡前減少思考,避免腦部持續活躍
4. 每日入睡和起床時間盡量維持一致
5. 嘗試閱讀聽音樂等助放鬆肌肉和腦部
資料來源:綜合報道
醫家
醫療
生活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