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言「生命如同寓言,其價值不在長短,而在內容」,有人營營役役虛度一生;有人將愛好變成終身事業!西貢長大的吳宇豐(Bryan)曾經是西貢龍舟代表,其後愛上「直立板」,遂...
黃皮膚邂逅黑皮膚,往往是注目的一對。港女與黑人球員相愛,打破國籍隔膜,成為對方的心靈伴侶,再成創業拍檔,打造「港非」夫婦的愛情結晶品——我倆的足球學校。#Agnes:...
以「碟豆花園高級雜工」形容自己的Herman,從去年四月份陪伴「碟豆花園有機農莊」開業,成為農莊的主管,為農莊打點一切大小事務。他憶起兩年前大埔嵐山下的一片荒土,到...
葵涌聽障特殊學校——「路德會啟聾學校」,去年十月迎來幾位青年跳繩導師,到校園教授為期兩個月的免費跳繩課程,當中年僅21歲的羅家俊教練,是首次接觸聽障人士,他笑言自...
疫情下,傷殘人士減少到醫院覆診,一眾無障礙的士司機直言「無Order」,元老級司機陳嘉聰卻堅守「街上總要有一架鑽的」的心態,寧願做多些街客幫補,也要OnCall優先接載輪...
「樹高千丈,葉落歸根」,髮型師Miko生於西貢、長於西貢,小時候隨家人到髮廊「整頭」培養了Miko對髮型設計的興趣,15歲機緣巧合下入了行,一做就是20多年。外出打拼十數...
元朗有個地方叫「雞地」,在政府或網絡地圖上都搜尋不出,卻是「元朗人」的集體回憶。然而,搵不出來的,還有小村莊、小居民、小記憶。在這條小村,村口經常坐著一位滿頭...
粉嶺帝庭軒裡毫不顯眼的地牢角落,迷途少年與中年漢藉洗車一技,重新與社會接軌,不但賺了「一口飯」,更重要的是得到「一頭家」。高敏為打理車房和一班邊青,費盡心神。...
新冠肺炎爆發以來,港人聚焦向前線醫護致謝,然而社會上仍有一班守護者,疫情下堅守崗位。保健員黃鳳美(May姐),連月無間斷上門照顧長者,「我哋忙咗好多,因為好多仔女...
八年歲月間,內斂男孩由說單字到愛講話,蛻變成特殊學校高材生,他歸功於寄養家庭的耐心照料,為他戴上翅膀,懂得飛翔。18歲的李家平成長於單親家庭,是一位輕度智障男生...
我家HoMemo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