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天熱,更持續有酷熱天氣警告,都市人紛紛尋求消暑大法,甚至有市民在同一公屋單位內安裝了四部冷氣機。中醫角度七、八月屬「三伏天」,是利用炎夏養生、預防疾病的好時機,到底三伏天可如何養生?又有甚麼人不適合天灸這傳統療法?
「三伏天」是指一年內最炎熱及陽氣最充盛的日子,出現在節氣處暑與小暑之間,大約每隔九至十天稱之為一伏,故此在七、八月裡可分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今年的初伏是7月16日、中伏是7月26日,末伏則是8月15日。
穴位貼敷
調節免疫力
在三伏天期間,容易出現中暑、消化不良、食慾不振的情況,因此要注意飲食;同時,不少人會趁此時機做天灸,即是以穴位貼敷激發身體陽氣,有助治療疾病、調節身體免疫力。
【三伏天Q&A】
1. 三伏天應如何飲食?
「清補」為主,食清淡及滋陰食物,如早晚吃粥、瓜果(冬瓜、絲瓜、苦瓜、蘋果、香蕉)、豆腐、木耳、大麥等,午餐多喝湯水。切忌食生冷、油膩和辛辣食物。
2. 三伏天要曬太陽?
曬太陽可積儲陽氣,夏季適宜曬太陽的兩時段為早上六至十時、下午四至五時。每日曬五至十分鐘。
3. 為何在夏天做天灸?
中醫認為可「冬病夏治」,調和人體身上的陰陽,調理體質,預防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,並為秋冬儲備陽氣,尤其適合體質虛寒、過敏者,或易受寒邪入侵,在秋冬季節病症加重者。
4. 天灸只能在三伏那三天做嗎?
不一定要跟足指定日子,若錯過了初伏,或當日不方便做天灸,也可以過後幾天補回。只要在三伏天內進行,就有治療效果。
5. 哪些病症適合天灸?
呼吸系統疾病(易感冒、鼻敏感、慢性咳嗽等)、消化系統疾病(虛寒胃痛、胃病、慢性腸胃炎、消化不良等)、婦科病(痛經、月經不調等)、關節病(肩周炎、腰痛等)、兒科問題(消化不良、厭食、過敏性疾病等),還有一些舊病復發、失眠等問題,但切記天灸僅屬輔助療法,使用前應先諮詢醫師了解自己身體狀況。
6. 天灸人人可以做嗎?
兩歲以下幼兒、孕婦、皮膚病(如濕疹、紅斑狼瘡、牛皮癬等)、皮膚破損或敏感、發燒皆不宜做天灸。體質燥熱者不太適合夏天做天灸,但可在冬天做「三九天灸」。
孩童易中暑 大人睇緊啲
酷熱天氣連大人也承受不住,何況是小孩子!註冊中醫師馬琦傑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解釋,小朋友的血液循環系統及排汗系統不及成人,體表面吸熱量較大,因而比成人更易中暑。加上小朋友活潑好動,天熱不適也不太會表達,家長可留意以下八個常見中暑症狀,只要出現其中一兩項,就可能是中暑:
1. 大量出汗
2. 肌肉不自主抽搐或疼痛
3. 四肢無力
4. 頭暈頭痛
5. 面青口唇白、非常疲倦
6. 噁心嘔吐
7. 心跳加速
8. 失去意識暈倒休克
馬醫師提醒,小朋友若出現中暑情況,應立即降溫處理,如已暈倒、或是有意識但15分鐘後仍無降溫明顯改善,要立即送院治理,如中暑未妥善處理,可能有30至80%死亡率。倘曬後積熱,可飲一至兩次桑葉雙菊茶,減低熱氣積聚。
醫家
民生
醫療
生活
健康
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