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界經常將「傷健共融」掛在嘴邊,但真正落實執行,仍存在種種顧慮與阻礙。社區上,有服務傷殘人士的社區工作者,堅守做殘疾人士的後盾,更是同行者,努力讓他們向社會展...
社區同行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,不在乎多與少,關鍵在於如何發揮自身的力量,傳遞關愛訊息,一點一滴共建構共融社會。帶愛寵與弱勢社群同行作伴。Daisy是一名特殊學校教師,...
醫學界人士每日接觸社會弱勢社群,深刻了解他們的需要,除了對症下藥治病施援手,不少熱心醫學界人士近年走出社區,分享經驗,讓大眾關注公共衛生問題,而人口老化的影響...
「我希望透過能夠與長者交流,彼此了解兩代人的想法,共同建立共融社會。我哋本就是一體,未來,我哋應該與佢哋同行。」新移民女孩Cynthia透過社區參與,融入香港的生活之...
不少港人知道殘奧會,知道蘇樺偉在殘奧會上創造的香港奇蹟。事實上,香港也有一班聽障朋友,為了自己的體育夢想不斷奮鬥,他們也有心目中的最高殿堂——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...
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,本港現時約有三分一獨居人口為65歲以上長者,人數多達15萬;而在疫情下,獨居長者面對的困境尤其嚴峻。有人選擇留在家避疫,亦有人選擇用各種方式關...
社區,是以地理為基礎,將有著共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聯繫起來;社區中心,正正為解決共同生活問題而生。今期,我們探訪服務長康社區逾七年的「大內總管」蘭姨。小朋友好需要...
退休後,為各區弱勢社群送暖。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,在東京奧運勇奪銅牌後接受傳媒訪問時含淚說「十幾年前的意外,媽咪『執番我條命』……我不是『神奇小子』,但她是我...
職業無分貴賤,貢獻無分你我。無論是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人,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移民,只要以香港為家,同熱愛這片土地,都是這座城市的主人。《我家》趁香港特區成立25...
我家HoMemor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