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撻不僅是香港的美食代表,因深深融入各階層市民的日常生活,已成為香港人共同的文化象徵。最近,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的高小學生選擇以蛋撻為創作素材,發揮創意,利用AI...
雨水,看似平凡,卻成為他們眼中的綠化資源。來自元朗官立小學的黃慧筠、謝以謙、高雯婧與何少銘組成團隊,設計出一款具備感應、自動灌溉與循環再用功能的「智能綠化用水...
對康惠琳、盧芊羽、黃佩瑤和楊語謠來說,創科不止是學校課堂上的知識,而是一場從關心社區出發的實驗。這四位來自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的中三女生,憑着一個關注視...
在六月尾於愉景新城舉行的創科展覽上,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的學生,展出一項針對長者需要的創新設計——名為「『耆』方便」的手機應用程式。這款App由學生團隊自主構思...
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,小學生也能成為推動社會共融的一分子。來自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的三位學生——洪一諾、黃晴恩和江晞瑜,花了半年時間,研發出一款專為視障人士設計的...
位於葵涌興盛路、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葵涌分校的附屬校舍,將計劃改建成職業訓練局的升降機及自動梯科技中心。改建計劃裡,新增兩座樓高5層的新附樓,並加設新屋頂層,工程料...
每逢升旗禮,旗幟能否準時升頂、節奏一致,往往是最難掌握的一環。來自大埔的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,高中生曾昭然與余增輝身為升旗隊成員,深明箇中挑戰。他們...
在炎熱街頭彎腰執垃圾的一群學生,不是清潔工,而是來自將軍澳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。他們日前參加「校際執垃圾世界盃」,親身走進深水埗街頭,以汗水體驗環保實踐,最...
一部揭露院舍制度黑暗面的電影,能否走進課堂?能否成為年輕人創新的起點?在天主教培聖中學,答案是肯定的。今個學年,學校將話題電影《白日之下》帶入中二級創科課程,...
當新能源汽車逐步走入生活,氫能車亦成為未來可持續交通的其中一員。於首屆「氫能車競賽大挑戰2025」中,來自粉嶺祥華邨的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五位中四學生,設計並組裝出...
我家HoMemory